第(3/3)页 “好的很!”燕南天气笑。 最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,还是拂袖而去…… 时间静静的流淌,明瑾出了静思时间后,依旧很少出现在众人面前,后来大燕国使臣离开京城,还是明扬欢送的使臣,不少臣民都去观看了送别场面,但明瑾依旧待在府中,就连禁足期间的万花节明瑾也没能参加。 举办过了万花节,送走了大燕国使臣,京城百姓的日子恢复了平静,百官们开始正常点卯上下班。 京城这边是一起风平浪静,丝毫没有体会到北边很多地区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滴雨未下了,直到丰城和嘉峪城陆续传来加急文件,多月未下雨,地里庄稼早已经枯死,不少井水已经干涸,很多河流也已经出现断流的现象,若是再不下雨的话就算当地的人们没有饿死也会渴死了,请朝廷支援,救百姓于水火之中。 这封奏章就像是一滴水滴进了热油里,瞬间炸开了,朝廷开始忙着开仓放粮,赈灾救民,但两座城几十万的人口,光光靠朝廷赈灾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,再加上赈灾的款项一经拨下去,一层层轮下去,能到灾民手上的银两就所剩无几了。 秋季里收不上庄稼,即使女皇仁慈不收受灾地区的赋税,但依旧有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,进入秋季之后,就陆续有饿死人的消息传来,直到最后大批的灾民举家迁徙。 在那个时代,出行不便,而且大多数人都是恋家并且重视落叶归根的,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离开生养自己的故乡,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故土重迁。 但,现在都活不下去了,也只能想着逃命,而大家逃命的首选地方居然是北城。 北城离丰城和嘉峪城不远,可以说是比邻两城,按理来说,丰城和嘉峪城已经出现大旱,出现死人的现象,北城应该也差不多才是。 也的确,北城也同样是好几个月未下过一滴雨,山上很多草木都已经干枯,但田里的庄稼依旧结着黄灿灿的谷子,菜地里青菜还是一样的绿得发油,即使有的河流断水了,井水干枯了,百姓们还是能喝上干净的水…… 这一切都是靠着山丘上的几座大水库,在几个月没有下雨,河流断流、井水干枯之后,他们还能依靠水库中的水灌溉庄稼,甚至是取水引用,没有出现颗粒无收、饿死人的现象。 直到这个时候,北城的百姓才更加的感激明瑾。 当初还是明瑾让他们挖水库,储雪水的,当时他们还在心里怪过明瑾,做这些劳民无用的活,当时还以为三殿下是什么都不懂,才这样的,但没办法,谁让她是皇女而且干活有钱拿,不干白不干。 直到现在他们才觉得明瑾简直就是活菩萨,要不是她,估计他们北城的百姓也会像丰城和嘉峪城那样要背井离乡逃难去了。 北城的城主罗玉霞更是对明瑾感激涕零,当时只因为自己相信了明瑾,决定跟着她走,才保住了北城。 罗玉霞甚至对自己当时的决定感到无比的英明,反之想想隔壁那两座城,罗玉霞简直不能在同情了,当时明瑾让她通知两城的城主,希望她们也能建水库,修水渠,但是没人听啊,不听还就算了,还一本将三殿下给参了,现在怎么样? 罗玉霞简直要仰天长啸,但是想想又觉得两城的百姓挺可怜的,遇上那些没有眼力的城主。 但现在她也顾不上同情其他城的百姓了,因为她们北城也不好过现在。 就因为她们没有受旱灾影响,其他城的百姓都往这边逃难,逃难的人多了,容易出现动*乱,她也很头疼的,并没有空去同情其他两座城。 第(3/3)页